看似不起眼的關鍵字,驚奇地發現卻帶來很多的自然流量。你一定要意識到,意圖的滿足可以同時獲得諸多相關的意圖關鍵字排名,從而引發明明關鍵字搜尋量那麼少卻帶來了很多流量。

月搜尋量 299 的關鍵字,七天內卻給我帶來了 70 人次的訪問量。

可以肯定的是,這絕對不是一個關鍵字獲得了排名,而是多個符合意圖的相關關鍵字獲得了排名。如果你的頁面符合多項相關的關鍵字意圖,那麼實際帶來的流量可能翻好幾倍。
對於以博客 SEO 引流的網站來說,這可不得了,無形中也增加了多次詢盤的可能性。若你理解了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,那麼你對內容意圖的把控則會更上一層樓!
什麼是搜尋意圖
搜尋意圖簡單來說就是指搜尋背後的原因,比如說當我搜尋「韓國買房」時,

使用者搜尋關心的無非是價格或者是注意事項,當然僅憑我們的想法是不夠的,還需要依據 Google 給出的答案。
如果你想在指定關鍵字下獲得排名,除了部分因素的影響,最主要的還是你的頁面意圖是否符合背後的搜尋意圖。而確認是否符合用戶搜尋意圖,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關注用戶在頁面的停留時長以及頁面的跳出率。

為什麼搜尋意圖那麼重要呢?這就好比,你想升官當某市局長,前提是你必須先是某派出所的所長,或者說,你一定得是警察才行。符合搜尋意圖,就像是獲取排名的前置條件,沒有這個基礎,再多的優化手段也很難奏效。
搜尋意圖的類型
搜索意图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。我認為沒必要單獨寫一篇文章來介紹它,可以在這裡簡單概述一下,後續如果讀者有疑問,也可以在本篇文章的評論區提出問題。
一篇文章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。第一種是資訊類,主要目的是提供知識、資訊或解答問題,例如新聞網站、教程、百科文章或深度分析文章。
這類文章的目標是滿足讀者的好奇心或知識需求,而不直接促成交易,例如前幾天我寫的一篇《釜山房價最新趨勢分析》的文章。

第二種是導航型(Navigational)。這類文章或頁面的目的是幫助用戶快速找到特定網站、品牌或資源,而不是提供知識或進行交易。
例如,用戶可能會搜尋「YouTube」、「Line」或某個知名品牌的首頁,目的是直接到達目標網站,而不是瀏覽內容或購買產品。

導航型內容通常簡單明瞭,重點是引導用戶快速到達目的地。
第三種是交易型/商業型(Transactional / Commercial)。這類文章或頁面的目的是促使用戶採取行動,例如購買產品、報名課程、下載軟體或訂閱服務。
它通常包含明確的行動引導(CTA),如「立即購買」、「免費試用」或「報名課程」。
例如,用戶搜尋「釜山房產投資」、「日本留學課程報名」時,意圖是完成交易或進一步接觸服務,因此交易型內容會針對這些需求提供詳細資訊、比較、優惠或報名流程,幫助用戶完成行動。
調查搜尋意圖
剛才我們介紹了三種常用的搜尋意圖,這主要是為了調查意圖作鋪墊。而判斷意圖的第一步,是要確定頁面屬於哪一種類型,之後再選擇與之對應的文字書寫風格。
利用搜索結果頁調查意圖
利用搜索結果頁(SERP)調查搜尋意圖,是最直接且實用的方法:先在搜尋引擎輸入目標關鍵字,觀察前十到二十個結果的頁面類型、標題格式、摘要(snippet)與是否出現特殊模組(如知識面板、購物、地圖或問答)。

如果結果多為新聞與教學,代表意圖偏資訊型;若多為品牌首頁或官方連結,則偏導航型;若出現大量商品頁、比價或購買按鈕,則顯示交易型意圖。

除此之外,注意結果中的常見詞彙、問題型查詢和用戶評論,這些細節會幫助你調整內容深度、語氣與行動呼籲(CTA),以更精準地滿足使用者需求。
根據意圖確認核心關鍵字與次要關鍵字
在強調意圖重要性的同時,並不能否認關鍵詞本身的價值。事實上,意圖往往是透過關鍵詞來分析和推導的。
舉個例子,「襪子」當然是一個關鍵詞,但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:使用者在搜尋「襪子」時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如果使用者是想購買襪子,那麼這背後對應的就是購買意圖。
因此,意圖並不是獨立存在的,而是要從關鍵詞出發去挖掘和判斷。
分析關鍵字背後的意圖
上面我們提到,需要根據搜尋引擎呈現的結果,來判斷某個關鍵詞所對應的意圖類型。假如我們判斷出這是一個資訊型意圖,那麼接下來就要思考兩個問題:首先,如何挑選出符合該意圖的關鍵詞;其次,這些關鍵詞背後,使用者可能隱含著哪些具體的需求與意圖。
透過下列影片,我將教你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,先從調查關鍵字開始。
影片中,我們根據其他頁面調研出了以下關鍵詞。
H2 上海旅遊景點
H2 上海市附近的景點
H2 上海值得去的幾家餐廳
H2 上海交通
透過這些關鍵詞,我們可以理解,使用者在搜索「上海旅遊」時,主要想了解的內容包括:有哪些景點、有哪些美食與餐廳;其次,他們也關心交通該如何搭乘。
制訂文章目錄大綱
若要規範化 SEO 流程,在撰寫文章前必須先進行關鍵字調研,並依據搜尋意圖制定文章的目錄大綱。完成後,將大綱交付給寫手執行內容創作。
每個二級標題(H2)必須包含核心關鍵字,並在其對應的段落中完整回應該標題所承載的搜尋意圖。
在這裡不得不多說一句,搜尋意圖之所以那麼重要,完全是因為 Google 發現有很大一部分使用者透過指定關鍵字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。因此,演算法才會側重於關鍵字背後的意圖,只有當你的內容匹配了 Google 認定的意圖,才有機會獲得排名。
在製作文章目錄大綱時,我的建議是應根據文章的長度來合理配置關鍵字。對於篇幅在 2000 至 3000 字之間的文章,主關鍵字最好控制在四個以內,以確保文章的主題集中且結構清晰。

其餘的內容段落則可以適當分散次要關鍵字,藉此延伸覆蓋更多相關搜尋需求,同時避免文章因關鍵字過多而顯得雜亂。
撰寫符合搜尋意圖的段落
僅僅在二級標題中放入關鍵字是遠遠不夠的,還需要在隨後的段落中針對關鍵字背後的「搜尋意圖」來展開內容創作。這就需要尋找一些優秀的寫手來完成,因為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。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,但其中最核心、最關鍵的要點如下。
文章不能抄襲
這一點其實並不難理解。抄襲帶來的後果主要有兩方面:其一,谷歌會將內容判定為低品質,甚至直接刪除索引;

其二,若原作者發現並舉報,網站則可能面臨整體信譽度下降的風險。
寫手最好具備實際經驗
這類寫手,建議盡可能想辦法留住他們。特別是近幾年,隨著 AI 的衝擊,谷歌越來越重視由行業內有經驗的人士撰寫的文章,這類內容在搜尋結果中的表現通常更佳。
通常,這類有經驗的寫手創作的內容可讀性高,且能讓用戶停留更長時間,提升整體頁面價值。
當然,這遠遠不止於此。我認為,寫手的篩選與管理合作本身就是一門管理科學。後續我也會撰寫一系列相關文章供大家參考。但目前最重要的,仍然是前面提到的兩點:原創性與行業經驗。
最後
在完成意圖調研、文章撰寫並發布之後,接下來就需要等待谷歌系統進行識別和訓練。撇開新站的沙盒期,大多數網站最終都會在相關意圖的關鍵字上獲得排名。

令人驚訝的是,一篇以首爾為題的文章,竟然能在「韓國房價」這個關鍵字下獲得排名。

這就是基於意圖創作的魔力。當然,圖中的排名並不代表你網站也會完全一樣,但可以肯定的是,只要意圖匹配得當,相關關鍵字就有可能獲得排名。至於是排名靠前還是靠後,還需要考慮其他綜合因素。